~佛七講話~ 主法和尚開示

心保和尚佛七開示~2019年7月

回目錄

各位蓮友居士們:

在無量劫的生死輪迴當中,今日有緣在彌陀座下來修行、來念佛,可以說相當的殊勝。我們發心來修行,可以講是最吉祥的一件事情。每個人也都知道修行很好,修行的好,到底在哪裡?修行,可以讓我們去除貪瞋癡的煩惱,讓我們的心可以自在,可以歡喜。再者,我們說,要怎樣能夠修行?我們的世界,離不開六根、六塵,六根當然就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隨時隨地,都要接觸到色、身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所以我們的眼睛,我們的眼睛如何去修行?也就是,我們所看到的人,你都自在嗎?所看到的事情,你都歡喜嗎?我們的耳朵,也是一樣,聽到的音聲,你都自在嗎?聽到的音聲,你都不煩惱嗎?所以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接觸到色、身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這中間你有辦法,不生起貪瞋癡嗎?

所以我們講修行,就是我們的六根,都要能夠修行。當然,在念佛法門當中,可以說,涵蓋多門,我們所看到的,應該講,如同極樂一般,所聽到的,都是念佛、念法、念僧之音,心中所想的,也如同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一樣,都在饒益有情,都在自利利他。所以,我們用一顆心來修行,我們也可以講用一顆心來念佛。透過音聲,來念六字洪明。當然,念佛不能講只是聲音,念佛容易信心難,心口不一總是閑,口念彌陀心散亂,喉嚨喊破也徒然。所以如果以念佛來講,我們就說,你會不會念佛?我們會不會在念佛法門裡面,來作修行?

所以你不要以為有聲音,就是修行,不完全是,三歲小孩也可以念佛。但是,他知道怎麼念嗎?我們也可以問自己,我們除了聲音之外,我們有菩提心嗎?你的聲音的背後,有慈悲嗎?有包容嗎?有忍辱嗎?有精進嗎?甚至,有如同阿彌陀佛的這個大願心嗎?如果通通沒有,那說穿了,只是音聲罷了,只有聲音,如果只有聲音,那跟念佛機不也一樣,念佛機可以念二十四小時,我們可能也沒辦法。

所以我們講,你會念佛嗎?你會用念佛來修行嗎?很多人可能用比較心來念佛。怎麼說呢?我念的佛號比你多,我的修行比你長,但這可以代表什麼?你念的佛比人多,但是你的煩惱也比人多,你的修行比人長,但是可能你的計較也比別人還要長。所以,修行,確實也不是用比較的、也不是用計較的,不是用世間的心來修行,完全不同。修行,我們講,要去除貪瞋癡,所以應該講,透過念佛,你的煩惱少了;透過念佛,我的貪心比較少了;透過念佛,我的瞋恨心比較少了,透過念佛,我開啟了智慧,我的無明就少了;透過念佛,我的慈悲心增長,我的包容心會進步,我的禪定、我的精進、我的智慧都提升了,甚至,我的菩提心已經發出來了。菩提心不容易,很多人念佛只是為了自己。

我們看一看阿彌陀佛,他的四十八願,願願都在為眾生,所以相形之下,可以說天淵之別,所以阿彌陀佛的菩提願心,我們學得起來嗎?在佛號裡面可以跟菩提心相應嗎?還是說聲聲佛號當中,只是為了自己。所以這個自己內心要很清楚。當然,極樂世界是一個方便,我們發願往生極樂世界,也更要發願,將來可以普度眾生。普度眾生才是行菩薩道,才是行菩薩行。所以念佛,問一問自己,有沒有讓我們的修行進步,而不是愈念愈封閉,愈念愈自私,這就很可惜。因為念佛,就是要跟佛學習,念佛的功德,念佛的十號,這個都很重要。憶佛、念佛、現前當來會成佛。

所以你要成佛,就是說你要跟佛一樣,不是說,只是為了自己,而不往前進步。我們念佛,就是要跟佛一樣,佛有慈悲,我們也要有慈悲,佛有忍辱,我們也要有忍辱,佛有精進、智慧、禪定,我們也要有精進、智慧、禪定。念到後來,我們也會發現,心就是佛,因為你的心與佛平等,即心即佛,是心是佛,念到一心不亂,念到平等不二,念到慈悲喜捨,念到禪定智慧,所以我們講與佛平等。

所以,念佛確實也是一門大學問,不是只有聲音,不是只是說我念了多少佛,也不是說我念了多久的佛,這都不是,透過音聲,透過佛號,啟發我們內心的佛性,這樣才是念佛,否則如果只是聲音,你也會發現,念了一輩子的佛,你還是你,佛還是佛,佛跟你一點關係也沒有。覺悟的人就是佛,這也表示說,我們確實有成佛的可能性,我們的心本來就是佛,也表示說透過修行,我們可以印證心就是佛,我們也可以講,心本來就是佛,菩提自性,本來清淨。我們的心,本來就是佛,所以透過佛號,找回到到我們的本心。禪宗裡面常講本心,常講本來,本來面目。

念佛,當然也可以找回自己的本來面目。我們的心,本來就是佛,我們的心,本來就是不生煩惱。我們的心,本來就是清淨的,我們的心,本來就是平等的,本來就不是分別的,本來就不是計較的,本來就不是執著的,只是受到外六塵的干擾,我們有了分別心,我們有了計較心,我們有了執著心。所以煩惱生起,輪迴六道,苦海無邊。

所以透過一句佛號,找回到我們的本心,讓我們的心與佛相應,不要再生起分別、計較、執著的念頭,所以在那個當下,我們可以肯定,心就是佛。除了心就是佛,我們透過發願,透過發願可以到極樂世界。阿彌陀佛慈悲,大慈大悲,只要眾生,至心信樂,欲生我國,所有的眾生,都可以到極樂世界去,所以基本上,只要你很喜歡去,你就可以得生極樂世界。很多人可能會認為:我要消除業障,我的佛號要念多少,要念多久,我要做什麼事情之後,才可以得生極樂世界,這個都是自己想的。阿彌陀佛很清楚的告訴我們,只要我們至心信樂,欲生我國,你就可以到極樂世界去。

所以你不要自尋煩惱,也不要自作聰明,也不要多想,自我限制,自我執著透過發願,你當然就去不了。所以四十八願,我們要很清楚,你要真正了解,阿彌陀佛的願心,阿彌陀佛的慈悲,阿彌陀佛的包容,阿彌陀佛恨不得我們每個人都去,難道不是嗎?

所以普門大開,十方三世一切眾生,無量無邊,眾生無量無邊,極樂世界當然也就廣大無有限量,所以了解阿彌陀佛的本心,其實我們念佛會念得很快樂,而不是念佛,念得很有壓力,所以照理講你只要懂,你會很快樂,你真的會很歡喜。所以念佛也要會念,你不會念的,念得很苦惱,會念的,念得很歡喜,因為你真的知道阿彌陀佛。

當然到了極樂世界,我們廣學菩薩行,學阿彌陀佛的菩提願心,我們也要發願到了極樂世界,學有所成,一定到娑婆來廣度有情。有情無量無邊,煩惱的眾生,當然無量無邊,這是事實,既然如是,我們的願力也要無量無邊,把度眾生當成是我們的事業,也就是我們應該要做的事情,你這樣想的話,就有力量,弘法是家務,利生是事業。所以,我們發心學佛的人,這個都應該要很清楚;自利利他,自覺覺他;自己好,別人也要好,自己覺悟,別人也要覺悟。

真正了解念佛的菩提心,其實說穿了,你到哪裡都可以自在,因為你到哪裡都是在廣結善緣,都是在廣度有情。如果你有力量,你也不怕在六道裡面流轉,就好像我們講,只要你沒有煩惱,你去到哪裡都是自在的。這個也是事實。

所謂力量者,比如說:我有五戒十善,我了解因緣果報,我有正知正見,那你還怕什麼?極樂世界是修行的地方,如果我們沒有分別,六道一樣是修行的地方。只要你把握住方向,甚至,我們有正知正見,你也不用怕到惡道裡面去,因為你一定會在人天果報當中。所謂:假使有世間,正見增上者,雖復千百生,終不墮惡趣。只要不墮惡趣,我們要聽聞佛法的機會就很大,加上我們的正見具足、正信具足,五戒十善具足,我們在世間一樣是菩薩的行者,也如同就好像你去過極樂世界一樣,又回到娑婆,所以這個功德是平等無二。

所以真正你會念佛,去到哪裡都會自在。當然每個人有每一個人的願力,我們只能說極樂世界是菩薩學處,學菩薩道的地方。你學成了,你一樣要廣度眾生,你一樣要接引有情,否則你只有自利,不能利他,你只有自覺,沒有覺他,這樣菩薩行還是不能夠圓滿。所以一句彌陀聖號,也不單單是願生西方淨土中,一句彌陀聖號,應該講,無量的菩提心、無量的菩薩行,幾句共勉,我們繼續用功。